为保证教学质量,规范管理,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对教学全过程实行规范化、过程化管理,建立了实验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1)教学准备:实验前布置预习,提出明确的要求;新开实验或初次指导实验的老师对实验项目进行预做,能够熟练解答问题;实验设备、实验材料的准备满足要求,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2)教学条件:实验场地满足实验要求,环境清洁,空气新鲜;有适用的高水平的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
(3)教学内容:实验内容符合课程要求和实验教学大纲要求,与理论课内容紧密结合;实验项目涉及知识面宽,紧跟新技术发展,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4)教学过程:实验指导教师在指导实验过程中注意理论结合实际,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观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实验指导教师对每一个实验项目进行验收,对不符合要求的,提出重做或改进意见;教师严格批改实验报告,严格按成绩评定成绩。
(5)教学效果:通过实验,掌握与实验相关的知识,能正确操作实验所需的各种仪器、设备与装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能规范撰写实验报告。
实习教学质量标准如下:
(1)实习场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具备学生实习的条件。
(2)教学建设与组织管理:具有符合教学基本要求的实习大纲和切实可行的实习计划,有符合要求的实习指导书,有科学、规范的实习管理规定;实习经费充足。
(3)教学实施过程:指导教师工作认真,要求严格,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实习态度端正,认真学习,注重提高自身实践动手能力。
(4)实习效果:实习报告写作规范,体现出学生所掌握的实践知识与能力的提高。
课程设计质量标准如下:
(1)教学基本条件:制定了符合教学要求的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指导书、任务书和科学规范的课程设计管理规定等;实验场地、设备、参考资料等能够满足课程设计教学要求。
(2)教学实施过程:课程设计的目的、任务明确,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力训练、素质培养要求明确,内容具体;认真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严格要求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学生能够按照设计进度独立完成规定的设计任务。
(3)设计效果:课程设计达到任务要求,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践能力有明显效果,设计报告思路清晰、文字通顺、书写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