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效果
在中心教职工齐心协力的努力下,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得到了训练,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近十年,毕业生的就业率连续在武汉大学排名第一。在数十年的建设过程中,中心培养了大批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其中包括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内外大学著名教授、知名企业家、国家电网公司各级负责人,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获得了广泛的行业赞誉,俞大光、张孝祥、欧阳予、潘垣四位院士,孙元章、何金良、彭方正等著名学者,以及国家能源局副局长王禹民、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王炳华、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舒印彪、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栾军、国家电网公司原总工程师赵遵廉等专家和管理人员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毕业生同时也受到了硕士/博士导师的青睐,在科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心已经形成了重实践和创新的教育文化,在大学生科研和学科竞赛方面成绩显著,实验中心近三年大学生科研立项72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立项14项),学科竞赛获奖143项(包括全国三大赛之内的重要奖项26项),社会实践获奖65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4篇,申请专利38项,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29项。除了学科竞赛之外,在实验中心的培育下,创业教育也初具规模,近三年,获得了全国挑战杯创业大赛金奖,教育部华图杯创业大赛第七名,以及一批省级创业大赛奖项,培育了“五人科技”、“珞珈飞扬”、“宝刀未老科技”等创业公司。形成了学科教育、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的一体化。
同时,实验教学启发了学生对理论课的思考,使得对理论课提出更高的要求,反向推动了理论课教学改革。
(2)主要建设成果
进一步优化整合了所有实验资源,搭建了12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平台;优化了实验课程结构,建立了现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强化了教学与科研协调,建立了科研向实验教学转化的高效机制,完成了12项科研成果向实验教学转化;探索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促进校企联合,发展了校企联合实验室建设机制,创新出了教师培养、培训和引进模式,旨在打造高水平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了3门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培养出了两名教学名师,建设了两个教育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12个实习基地,建设4个企业联合实验室。
(3)示范作用
中心采用交流学习、参加教学会议、发表教学论文等形式,传播成熟的教研和建设成果,示范先进的教学模式。近三年,实验中心接待了山东大学、四川大学、东南大学等20余所大学的考察与参观交流,教学体系和教学管理模式受到同行的赞誉,被兄弟院校借鉴;此外,实验中心资助教师30余人次参加国内教学会议,查晓明教授还应邀在第一届全国高校电气类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上做专题报告;在教学期刊上发表论文,交流教学经验,共发表教学论文31篇,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中心立足于电力专业特色,旨在打造高水平的实验教师队伍、先进的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运行模式,争取建设成一个特色鲜明,世界一流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