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和完善实验教学的质量,中心通过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施行实验教师岗前培训、岗中监督、专兼职互补,建设实验教学示范课,建立科研成果向实验教学转化的机制,改革实验课程建设,完善教学评价回馈机制,优化实践课程建设等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加强教学课程建设。
(1)建立实验教学过程督导和管理制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通过建立督导机制对实验教学活动进行督教、督学、督导和督管,监督各个实验教学环节的秩序和质量。通过座谈会等形式,听取教师和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意见,研究解决实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教学效果需要改进的教师进行专人帮扶,手把手找问题,共同研究改进方案。
在《电气工程学院实验教学环节监督和考评管理办法》中对教师和实验教师从事实验教学的工作职责、考评、争议的处理等进行了规范,按照按岗聘人和按职责聘人的原则管理,从制度上保证实验中心的教学管理。在《实验教学环节考试和监督管理办法》中对考试方式和组织进行了规定,规范考试程序,杜绝考试成绩量化性差的问题。
中心根据《武汉大学本科教学实验工作评价考核表》对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进行统一考核。考核指标包括敬业精神、工作态度、考勤、教学效果和工作业绩等指标。工作业绩包括实验教学情况、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论文、自制仪器设备及软件、仪器设备完好率等。中心每年通过调查问卷、网上反馈、座谈和教学检查等方式对实验课教学效果进行考核。敬业精神、工作态度通过自我评价、群众评议、学生评议等方式综合考核。
制定《实验教学中心年终考核管理办法》,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考评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档,作为年终分配和职务聘任的参考依据,对做好实验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建立岗前培训,岗中研讨制度,助力实验教学质量提高
施行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和试讲制度。对刚进入中心工作的青年教师,中心安排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培训,在第一次讲课前要求试讲,由督导组组织专家考评和指导,考评合格后才能上岗。如“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室”的司马丽萍老师,2013年博士毕业留在实验中心以后,实验中心专门成立了包括院督导组、理论课程负责人、老实验教师在内5人的指导和考察小组,由实验室的老教师李国强老师指导实验,理论课程负责人严国志老师负责指导与理论课的对接,督导组张元芳老师指导教学方法,经过了半年的指导和考核,该教师已经独立指导实验,教学效果良好。
倡导实验教师的岗中研讨,鼓励实验教师参加全国性的教学会议和学习。在《实验中心实验教学研究资助管理办法》中用制度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实验中心资助教师调研、开会超过20人次。同时,实验中心携手教学团队,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每个学期,中心组织的教学研讨活动不少于两次,每个实验室自组织的教学研讨活动不少于三次。实验中心通过培训、研讨、交流、公派留学以及监督考察方式,调动所有实验教学人员的积极性,全力打造具有宽广的学术视野、过硬的专业技能、德才兼备的实验创新教学团队。
对教师在实验教学上的创新改革成果、经验及时总结、宣传、表彰和推广;认真听取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与教学研讨和实验课程建设,通过开展自主综合创新实验,教与学相互促进。
(3)采取科研成果向实验教学转化的措施,科研助力教学
中心紧跟学科的发展前沿,探索科研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模式。采取补充更新教学案例库、毕业设计选题向科研团队倾斜等措施,鼓励科研团队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利用科研实验基地开展实验教学、结合科研和生产课题开展毕业设计、吸收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等形式拓展实验教学内容。
中心依托学院的科研优势,把握学科的特点、发展趋势及人才培养的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电气学科领域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深入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中心通过鼓励实验室专兼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广泛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积极将最新学科前沿技术和实验教学方法融入实验教学内容,开发设计综合性、创新性实验,让学生接触到学科的最新技术,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兴趣,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龚庆武教授曾经与电网公司合作,完成了“变电站虚拟仿真培训平台”。其主动与实验中心商讨,将该系统扩展,用于实验教学的可能性。经过论证后,中心配套设备、经费资助该教学项目,目前该系统已经用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综合实验》等三门实验课。王军华教授长期从事无线传能技术研究,中心资助其开展本科实验教学,其成果已经应用于《工程电磁场》等课程的实验教学。目前,实验中心已经建成了“无线传能”、“新能源发电与并网”、“电动无人驾驶车”、“电气测试”四个面向本科生的科研方向,标志着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的体系化和初具规模。
借助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鼓励学生跟教授,进课题组,进一步提高科研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的数量。如周文俊教授课题组每年吸收中心推荐的10名本科生,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中心还充分发挥实验仪器设备的效能,进一步开放实验室,吸引、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课外科研、科技创新和创业活动,形成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
(4)完善教学资源,促进实验室开放
利用中心网站(http://ETLAB.whu.edu.cn)和开放实验室网站(http://LEAF.whu.edu.cn),挖掘教学资源的效能。通过不断改革实验课教学内容、丰富实验教学资源,配合理论教学改革,完成支撑专业教学的骨干教材和典型实验案例库建设,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和实验效果,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推广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式教学模式。学生选课、作业提交、教学交流及教学资源的获取等工作均在网站中完成。大大提高了实验资源的使用效率。
利用各实验室的空闲资源,鼓励实验室开放,在《实验中心开放教学管理办法》中规定了申请实验室开放的条件和责任,充分调动开放实验的积极性,如电工训练实验室向“电子爱好者俱乐部”开放,提供设备和场地供学员实践学习,“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室”主动承担了短训班和各种比赛活动。学生根据《大学生开展开放性实验项目管理办法》,通过网站获得教学资源信息,提交开放实验申请,实验中心予以安排设备和实验室,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科研。